首页
产品服务
心血管疾病系列肾病系列肿瘤系列心血管用药系列肾病用药系列二代测序商业试剂盒
科研合作
新闻中心
关于我们
“真病”还是“心病”?——肥厚型心肌病临床案例
发布时间:2022-04-20 19:05:00来源:

图片


真相起源


2013年,X先生突然感到胸痛。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自己不幸得了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HCM),在医院进行手术后,术后恢复良好。


但X先生却不是家中唯一的患者。他的二位叔叔和一位姑姑均先后被诊断为HCM,而且已经去世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HCM患者。得知如此明确家族史后,医生告诉X先生,他们家的HCM很可能是遗传的,应该进行基因检测找下遗传病因。果然如医生所料,通过遗传性心肌病基因组合检测,发现X先生携带一个与HCM相关的MYH7基因上的明确致病变异。


而且通过对其家中所有健在的亲属都进行这个致病变异的筛查,发现所有HCM患者果然都携带这个变异。终于,X先生家多人患病的原因找到了。


MYH7基因和HCM小科普


MYH7基因编码肌球蛋白7,该蛋白是心肌肌球蛋白β(或慢型)重链,也是肌节粗肌丝的主要成分,在心肌收缩中起重要作用。主要表达于正常人的心室中,同时也在骨骼肌组织中有表达。该蛋白与心肌肌球蛋白的α(或快型)重链之间组成比例的改变与心肌的收缩速度相关。


MYH7基因上的变异与1型肥厚型心肌病(Cardiomyopathy, hypertrophic, 1, OMIM_192600)相关,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肥厚型心肌病的特征为不明原因的心室壁肥厚,伴有舒张功能下降,常累及室间隔,心室腔变小。其发病率约为1/500,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存在其他遗传方式。该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临床异质性。大多数患者无症状或轻微症状,但均可呈现舒张功能异常。猝死可能是无症状个体的首发临床表现。常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疲乏感、心悸、心律失常等。





真相破解之旅


通常情况下,HCM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就是说每名患者的后代有50%的概率遗传致病变异而同样患病。就像图1中展示的,X先生(Ⅲ-3)家族中基本每代都有患者,且男女皆有可能患病(Ⅱ-3,Ⅱ-5,Ⅱ-4)。而后代不患病的概率也是50%,比如X先生的母亲(Ⅱ-1)和哥哥(Ⅲ-1),都体健而且不携带家族遗传的致病变异。


HCM的发病时间、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有人儿童期就出现相关症状,有人却可能终生都不发生改变。但总的来说,年纪越大越有可能表现出完整的症状。即使有人暂时没有胸闷气短等难受的感觉,心脏也可能已经发生了病变,只是还不够明显到让人难受而已。而X先生的姐姐(Ⅲ-2)及8岁的儿子(Ⅳ-1)此前一直不觉得自己有病,但致病变异筛查却发现这两人都携带这个家族遗传的HCM致病变异,所以今后发生HCM的可能性非常大。医生建议应该尽早做个心脏超声检查,看看心脏是否发生了改变。结果发现姐姐(Ⅲ-2)的心脏竟然真的已经开始出现HCM相关的肥厚表现(室间隔最厚处14 mm,高于一般成人的上限13 mm),虽然姐姐还有没有任何明显不适。而X先生目前仅8岁儿子(Ⅳ-1)心脏超声暂时正常,很可能还没到发病年纪。


1650504267762162.png

图1. 家系图


基于真相之上的有效建议


按照《2020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指南,像X先生儿子这样的“基因型阳性,表型阴性”的个体(指携带致病或可能致病的基因突变,但暂时无症状且无影像学提示心室肥厚的个体),应根据年龄和临床表现的变化,定期(儿童和青少年每1~2 年,成人每3~5 年)进行系统的临床评估、心电图和心脏影像学检查。


因此,医生先给姐姐(Ⅲ-2)开了药物,争取把病情控制住;同时建议X先生的儿子(Ⅳ-1)定期回来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或者一旦感觉到心脏不舒服就立刻到医院进行超声心动图的检查,以便能够像姐姐(Ⅲ-2)一样早点发现心脏改变,早点用药延缓疾病发生。


1650504343582807.png

图2. 肥厚型心肌病相关指南


揭秘“真病”还是“心病”?


X先生还有一名堂弟(Ⅲ-5)(HCM叔叔的儿子),因为个人原因没能赶上HCM致病变异筛查,便一直担心自己也可能会得HCM。尤其是最近加班后总感觉自己胸闷气短,且站久后出现下肢浮肿的症状,堂弟(Ⅲ-5)便觉得自己的表现和自己HCM父亲心衰时候的下肢水肿很像,所以还自行服用了父亲的常用药倍他乐克,但感觉症状也没有好转。于是更加坚定自己可能也得了HCM。但在医院做了心脏所有相关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心肺运动试验后,医生却告知堂弟(Ⅲ-5)他只有左房略微有点增大,其他都正常,暂时不能认为是HCM,也不需要服药,应该调整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熬夜,再观察看看。但堂弟仍然不放心,觉得自己可能只是暂时未发病。考虑到家族史的情况,医生建议可进行家族遗传性的HCM致病变异筛查,看看是否携带,再进一步评估是否存在家族性HCM风险。经过忐忑的2天后,堂弟(Ⅲ-5)终于拿到了结果,发现自己并不携带这个致病变异,所以将来发生HCM的概率很小。按照HCM相关指南(图2),他并不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随访,正常体检即可。这下,X先生的堂弟才终于放下心来,并立刻停止了服药,胸闷的感觉也似乎消失了。感谢基因检测,终于帮助自己确定了一切感觉都是“心病”,而非“真病”。


遗传性心血管病基因检测


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位死亡原因,其中,心血管病死亡占农村总死亡原因的46.66%,而占城市总死亡原因的43.81%。


心血管病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等。它们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与遗传因素相关。例如,约60%的成年HCM患者可检测到明确的致病基因突变。


安智因推出的一系列遗传性心血管病产品(下图),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对多种遗传性心血管疾病进行基因检测,并可以让患者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检测组合。基因检测通过分析相关基因是否发生突变,不仅可以帮助鉴别诊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临床治疗,还可以通过一代测序技术对直系亲属的相关位点进行检测,帮助鉴别出家族中其他有患病风险的高危亲属,真正帮助患者及其家人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程度地降低疾病带来的危害;同时还可以指导优生优育,降低后代再患病的风险。


1650504367521716.jpg


参考文献

1. Ommen SR, Mital S, Burke MA, et al. 2020 AHA/ACC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oint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irculation, 2020, 142(25): e558-e631.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精准心血管病学学组等. 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基因诊断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9, 47(3): 175-196.

3.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 中国成人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与治疗指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7, 45(12): 1015-1032.


关于肥厚型心肌病及相关内容的更多介绍,如下:

《JACC最新综述——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与评估》

《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的最新研究——儿童心肌病的遗传结构》

《心衰防治,精准医学先行》

《儿童期与成人期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差异》

《AHA/ACC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更新》

《肥厚型心肌病中表型增强型MYH7特异性变异分类框架在基因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Nature子刊最新研究——常见的遗传变异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肥厚型心肌病易感性和表达性的基础》


推荐新闻

咨询服务热线

+86 10 5849 9280

© Copyright - 安智因 京ICP备18055458号-1